2025.03.20
引语: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创新浪潮中,空悬技术正处在技术变革、市场延展的重要窗口期。中汽研数据显示,2024年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空气悬架渗透率突破60%,而这一技术正以每年复合增长率27%的增速向20万元市场渗透。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判,2025年中国智能悬架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时驾科技凭借其在智能悬架核心控制算法、独创产品、生产工艺、新材料上的技术创新,正走在技术变革的最前沿。
近日,作为国产空气悬架领域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时驾科技应邀参加在平湖市举办的首届“樱花里”产业投资人大会。会上时驾科技与平湖市达成深度合作,在未来两年内投入1.4亿元,全力打造全国第一智能空气悬架供给单元超级工厂,年产能可达70万套,生产制作水平可达国际一线主机厂标准,填补国内高端悬架智造空白。
图示:时驾科技作为重点产业项目汽车及零部件领域代表出席并参加签约仪式,与平湖市政府达成深度合作。
本届大会以“资本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汇聚了平湖市委书记仲旭东、市长何苗等政府领导,以及物产中大集团、浙商证券、嘉兴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省、市国资投资平台代表。此外,近百名私募机构高管与产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产业链与资本链的深度融合路径。
平湖市委书记仲旭东在致辞中强调,平湖正以“汽车、机床、新材料”为核心产业,加速布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并通过“基金矩阵+投贷联动”的创新模式,打造“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长三角到全世界”的产业生态。
图示:平湖市委书记仲旭东在首届“樱花里”产业投资人大会上发表致辞。
大会现场共签约基金及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超87亿元,覆盖汽车及零部件、半导体等战略性方向,时驾科技作为汽车智能化关键零部件的代表企业,成为签约仪式中的焦点之一。
时驾科技自2021年成立以来,凭借其在智能悬架核心控制算法软件、独家专利、生产工艺、新材料的技术创新,在短短3年内已经完成了2个中国创新首发,中国首个「八合一集成闭式空气供给模块」及中国首个「全主动悬架」,实现千元级降本与性能优化,成功打破德国大陆、威巴克等国际巨头的技术常年垄断。本次落地平湖不仅推动时驾科技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规模化量产,也将助力平湖形成智能底盘产业链集群,吸引国内外整车企业及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协同发展,加速智能悬架在新能源、商用车、高端乘用车市场的应用落地。
此次签约仪式上,平湖市政府明确提出将为时驾科技提供“从研发到量产”的全周期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扶持、产业基金对接及人才保障。仲旭东书记表示:“平湖将以一座城的诚意,托起像时驾科技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助力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长三角’迈向‘全世界’”。
空气悬架是新能源汽车提升驾乘舒适性与安全性的核心部件,让驾驶变得更柔顺、更智能、更高效,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渗透入20万级别的车型市场,带动起一个全新的百亿级别增量赛道。时驾科技的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智能化与轻量化进程。
图示:3月6日下午,平湖经开举办首届“樱花里”产业投资人大会,物产中大投资、浙商资本、嘉兴国投、长三投等省、市国资投资平台,达晨财智、鼎晖百孚、容亿资本、华睿资本等30家头部市场私募机构及产业大咖齐聚堂。
平湖市通过“樱花里”大会构建的“基金矩阵”生态,将进一步联动上下游资源,助力时驾科技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例如,大会签约的半导体、新材料等项目,有望与空气悬架产业链形成协同,共同提升长三角汽车零部件的全球竞争力。
时驾科技创始人乌伟民表示:“中国电动汽车的规模优势为本土供应商创造了历史性机遇。”此次签约后,企业将依托平湖的产业基础与资本支持,加速第二代One Box产品的市场拓展,目标成为中国智能悬架引领者。未来,时驾科技将持续深化与主机厂、Tier 1供应商的合作,推动国产空气悬架从“替代进口”到“定义标准”的跨越,助力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地位。
图示:时驾科技创始人乌伟民(左一)出席签约仪式
首届“樱花里”产业投资人大会不仅是一场资本与产业的盛会,更是国产技术崛起的宣言。时驾科技的成功签约,既是平湖“以城托产”战略的生动实践,也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自主化之路树立了新标杆。期待在政企协同与创新驱动下,时驾科技与平湖共同书写“从一颗种子到一片森林”的产业传奇!
文来源:时驾科技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